修了8年修不好,俄罗斯唯一航母“库兹涅佐夫海军元帅”号彻底凉了!俄国防部最近叫停维修,直接放话要拆成废铁回收。全球军迷都纳闷:宁愿砸了也不卖中国?是怕丢面子,还是真当咱们稀罕这堆“老古董”?今天咱就掰开这艘航母的沧桑履历,看看背后藏着多少无奈和倔强!
8年维修血泪史,事故比实战还多
“库兹涅佐夫”号的晚年,堪称一部灾难片。2017年开进船厂大修时,俄海军还雄心勃勃要给它续命20年。结果呢?锅炉没换完,先烧了两场大火:2018年最大浮动船坞PD-50沉没,起重机砸穿甲板;2019年动力舱起火,2名工人丧生,14人重伤,光修复火灾损失就花了3.5亿卢布(约3200万人民币)。拖到2023年,好不容易修完水下部分,结果2024年试航计划又泡汤——船厂连测试新动力的设备都凑不齐。
更扎心的是技术断层。苏联时代造航母的工程师早已退休,俄造船厂老师傅平均年龄55岁以上,年轻人宁可去挖矿也不学焊接。西方制裁雪上加霜,精密雷达芯片、涡轮叶片全被卡脖子,俄媒自嘲:“拆东墙补西墙,拆到航母只剩墙!”
展开剩余72%宁拆不卖的背后,藏着三个“不甘心”
为啥死扛着不卖中国?第一层是面子。俄太平洋舰队前司令阿瓦基扬茨说得直白:“航母是苏联红海军的遗产,拆了还能炼钢,卖了就是国耻!” 毕竟俄罗斯教科书里还印着“全球第二海军”的荣光,把旗舰当废铁卖,等于自认跌出强国队列。
第二层是战略误判。俄军工圈曾坚信“中国造不出航母,迟早要求购技术”,结果等来辽宁舰改造成功、山东舰自主建成、福建舰电磁弹射上线。眼看中国三航母编队成型,俄专家克拉姆尼克才后悔:“我们本该用技术换资金,现在连谈判筹码都没了!”
第三层是技术保护。别看“库兹涅佐夫”号锈迹斑斑,它的蒸汽弹射图纸、舰载机调度系统仍算俄海军机密。俄安全部门咬死:“卖给中国?明天他们就能仿出更先进的!” 这种防备,从当年拒售苏-33舰载机给中国、反被歼-15打脸时就已埋下心结。
中国还需要它吗?福建舰早已给出答案
如今俄媒提议“半价卖给中国”,网友却调侃:“白送都不要!” 为啥?比战力:库舰满载6.7万吨,最高航速跌到18节,舰载机只剩老式苏-33;福建舰8万吨级,电磁弹射1分钟放飞3架歼-35,电磁炮上舰测试中。比动力:库舰8台锅炉修了8年还漏气;山东舰国产蒸汽轮机稳跑33节,比美福特级核动力还快。
更关键的是战场定位。俄海军纠结“要不要航母”时,中国已用山东舰前出西太、福建舰海试冲绳亮剑——航母不是摆设,是实打实的远洋话语权!俄退役少将切克马索夫哀叹:“没有航母,俄舰队永远困在北冰洋当看门狗。”
拆解倒计时,苏联遗产终成枷锁
“库兹涅佐夫”号的结局,早被历史预言。1993年黑海造船厂厂长马卡洛夫面对未完工的“瓦良格”号(辽宁舰前身)坦言:“完成它需要伟大的国家,可那个国家已经不在了。” 如今俄罗斯重演历史:没钱(维修费够造20枚高超音速导弹)、没人(船厂技师缺口40%)、没产业链(70%零件依赖进口被断供)。
那些幻想“中俄合作修航母”的,更低估了中国的清醒。当年买“瓦良格”是为学习航母结构,如今自家福建舰连甲板钢都实现国产,电磁弹射领先美国一代。海军专家李杰点破:“二手航母?不如多造两艘076两栖舰!”
“库兹涅佐夫”号的锈迹,照见俄罗斯三十年战略彷徨:既放不下帝国旧梦,又无力拥抱新军事革命。当它被切割成废铁时,割裂的不仅是钢板,更是一个时代最后的体面。而中国航母之路早已说明:大国重器,买不来更要不到——唯有自己攥紧技术,才能在大洋上烙下姓名!
发布于:浙江省瑞和网-证券配资公司-短线杠杆配资网-炒股配资网址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