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49年,一支号称“第六大主力”的国军部队——第52军,带着残兵败将逃往台湾。讽刺的是,这支被蒋介石捧为“心头肉”的部队,竟是十大王牌军中唯一没被解放军全歼的“幸存者”。但历史总爱开玩笑:当年在东北战场被吹嘘“一个师打共军一个纵队”的第52军,最后竟靠跑得快保住了番号。究竟是真有实力,还是运气加持?
关于第52军的“神话”,两岸史料堪称冰火两重天。台湾教科书将其描绘成“常胜军”,大陆老战士回忆录却直言:“碰上52军?那叫捡软柿子捏!”最戏剧性的当属1948年辽沈战役:时任军长刘玉章带着部队从营口码头狂奔上船,连重武器都扔进海里。后来国民党宣传“成功转进”,但美国军事顾问团报告里写着:“撤退场面像超市抢购打折商品。”
翻看抗战时期档案,第52军确有过高光时刻。1937年徐州会战中,关麟征指挥部队用大刀夜袭日军营地,被报纸称为“铁血钢刀”。可到了1946年东北内战,画风突变。老农李有才回忆:“那些‘王牌军'进村就抢粮,枪一响跑得比兔子还快。”连国民党《中央日报》都承认,新六军在四平缴获的解放军步枪,“比52军仓库里的还新”。
1947年,陈诚到东北整军,把52军吹成“模范部队”。但前线士兵抱怨:“美式装备全给了新一军,我们连鞋底都是草编的。”更讽刺的是,被蒋介石视为“最后希望”的上海战役中,52军奉命死守吴淞口,结果军部偷偷包下三艘轮船——这一幕被英国记者拍下,标题是《东方诺亚方舟》。
真正的黑色幽默在台湾上演。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,美国要求蒋介石派“精锐”参战,老蒋点名52军。可美军顾问检查装备时傻眼了:所谓“王牌”用的竟是日军遗留的三八大盖。最终美军以“缺乏现代战争能力”婉拒,气得蒋介石在日记里大骂“刘玉章误我”。而当年被52军瞧不起的解放军,正在朝鲜把美军逼回三八线。
退守台湾的52军逐渐沦为政治花瓶。1958年金门炮战,他们被安排站在最前沿当“人肉盾牌”,老兵王金土回忆:“当官的都躲在地堡里,让我们举着青天白日旗给美国记者拍照。”曾经吹嘘的“丛林战专家”,如今连演习都躲在二线——毕竟,最后的本钱要是打光了,戏还怎么演?
某些人总爱把败逃包装成“战略转移”,把溃兵吹嘘成“虎贲之士”。看看52军的真实轨迹:抗战时砍过鬼子是真;内战时欺压百姓是真;见势不妙撒腿就跑更是真。所谓“王牌”,不过是蒋介石败退前抓住的最后一根稻草。可惜稻草终究变不成金箍棒,否则怎么连美国人都嫌弃?
当台湾综艺节目还在吹捧52军“保卫宝岛”时,有没有人算过:这支部队从东北到台湾,累计逃跑里程够绕台湾几圈?更魔幻的是,如今岛内某些人把逃兵史当光荣史,莫非“转进”才是核心竞争力?
瑞和网-证券配资公司-短线杠杆配资网-炒股配资网址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